《红楼之黛玉为妻》转载请注明来源:比奇楼biqilou.org
想到滴翠亭事件,黛未免有些闷闷不乐,道:“在书稿中,我已是那般处境,孤立无援,也没有后路,她这么一个端庄大方人儿何必又给我雪上加霜?虽不知后来如何,但定然会为此因发生一些纠纷。命运已然转变,我是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了。”
卫若兰道:“姑娘不必如此,改变才是好事,只要姑娘好好的,哪怕不知结局也心甘情愿。倒是那些人,日后千万不可交心。”
那些人,指的自然是宝钗等。
黛低头想了想,道:“以前不知道还罢了,既知道,自然防备些。不过和书稿不同的是,我并未影响金良缘,想来以他们的才智,也不会针对于我。”
没有木石前盟,只有金良缘,这就是最大的改变,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062章
民间斗富,立高台、建灯塔,比彩头之贵重,罗列于台上灯下的彩头多系金银珠宝,焕彩争辉,在灯光之下,更显瑰丽灿烂。吸引了许多人,四周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黛不喜人多的场景,也怕人群拥挤,反而生事,哪怕有卫若兰护着,但她天性洁癖,碰到人也觉得十分难受,因此便远远地站在人少处,看了一回,只觉无趣,道:“和扬州大盐商们斗富的场面差不多,并无出奇之处。”
卫若兰笑道:“姑娘见过盐商斗富?”
黛想了想,答道:“幼时随父见过几回,进京后就不曾再见过了。那些盐商的手笔较今日为大,风雅些的不是斗诗,便是对联,夺魁者得彩头,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争相露面,虽说此举暴发,倒也造福了不少人家,也还过得去。偏有一些盐商变着法子显示其财,弄得乌烟瘴气,以财富践愚弄百姓,不以为耻,反以为乐。”
卫若兰会意,无意多说,问她累不累,附近有好友的酒楼可供小坐歇脚。说话时,他暗暗懊恼,自己身怀武功不觉疲累,黛却是身娇体弱,自己早该想到了。
黛方觉腿酸,不料她却摇头道:“不必了,叫人看见了倒不好。”
忽见满脸络腮胡且扮长随模样的戴权来请,二人方和两位嬷嬷移步到高台灯塔对面的酒楼,长泰帝和皇后早到了,在二楼雅间小坐,开窗即可俯瞰如两条火龙一般的灯会。
长泰帝瞅着高台上的彩头,吩咐卫若兰去抄灯谜,拿回来猜了再去领彩头。
花灯上挂着的不止谜题一项,还有上联,也有题目,令看者以此吟诗赋,那些谜语倒好说,绝对对仗工整且押韵,意境符合亦可,唯独诗词得经斗富之家请来的大儒评判,选出来的魁首得彩头,较为繁琐。
长泰帝和皇后都不精此道,京城中饱学之士甚多,留下猜不出来的灯谜都不颇费精神,夫妇二人勉强猜出两个谜题,对上一个对联,诗词歌赋都不曾出。
黛坐在下首,不多时就了好些诗词出来,谜底下联更是信手拈来。
因她不愿笔墨示于人,卫若兰亲自抄录下来,然后送去高台,跟随他一起过去的几个太监果然捧回许多彩头,不愧是斗富之家,两家高台上的每一份彩头都价值不菲,金灯碗不计其数,最贵重者当属一个赤金镶嵌许多珍珠宝石玛瑙翡翠的玻璃花灯,高约三尺,以镶嵌珍珠宝石的赤金为骨架,玻璃代替了四面围纱,点亮时满室流光溢彩。
可惜的是,黛猜出来的几个谜题送到时,前面已有人猜出来了,有几件彩头没到手。
皇后一件一件地看过,小件便放在手里把玩,回头对长泰帝道:“瞧着比你有钱,他们简直是挥金如土,单这个花灯就得值几千两银子。”
长泰帝道:“我是最穷的一个老爷,说这些倒没意思。”
因多是黛赢来的彩头,长泰帝都给了黛,黛思忖过后,只留了一对紫环和一对杯,宫里得的彩头也只留了自己喜欢的风雅之物,余者都折变成银两,以长泰帝和皇后之名接济在灯会上见到的乞丐。当然这些事都请长泰帝派人料理,她自己做不来。
长泰帝和皇后也见到了繁华之下的百姓凄苦,长叹一声,同意了黛的请求。
是夜,黛便宿于宫内。
因睡得晚,猜谜诗又颇费神思,次日回到贾家,黛歇了两三日才缓过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