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楼

第四百一十九章 活着的液体!(4200)(第1/2页)

卫青!

此人正是西汉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卫青,卫仲卿!

汉武帝茂陵中最大的一座重臣陪葬墓,便是卫青的陵墓。

后世这座陵墓的遗址前面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便书有“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十四个大字。

不过据吴良所知,这块石碑其实是清朝时立下的,立碑者乃是《资治通鉴》的作者毕沅。

而在这之前,卫青的陵墓,以及整个汉武帝茂陵都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早已十不存一。

如此一直到新天朝成立之后,茂陵正式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剩下的遗址与少量文物才被修复并保存了下来。

所以。

这块破损的玉板难道是西汉名将卫青的遗物?

可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吴良凝视着那块玉板,脑中迅速搜罗着相似造型的玉器。

据他所知,天朝的绝大多数玉器都属于装饰品,哪怕酒具亦是如此,上面或多或少都要刻上一些装饰性的花纹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更加名贵,就算没有装饰性花纹,亦要琢磨成为某一种造型,比如玉镯之类,极少有这种平滑方正的玉板造型,更是极少有人在玉器上刻下自己的名号,这在古代非但会影响玉器的美观,还会直接影响到玉器的价值。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再结合卫青的身份……

“难不成是笏板?”

吴良很快便联想到了一样东西。

所谓“笏板”,乃是天朝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携带的工具。

这种东西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那时候还没有便与书写的纸张,因此文武大臣在朝见君王的时候,便要随身携带一块板子,不但可以将君王的旨意记录下来,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也就是说,“笏板”的功用等同于后世的笔记本。

正所谓“笏,忽也,备忽忘也”,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而最开始出现的“笏板”,其实都是竹木材质的,那时的“笏板”是真的为记录事物而存在,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

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的记录工具出现。

“笏板”便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功用,只是这种宫廷礼仪依旧流传了下来,逐渐变成了一种代表地位与官职的礼节性物品。

于是“笏板”的材质也在发生着变化。

玉器、象牙之类名贵的材料都成了制作“笏板”的材料,而历朝历代也对“笏板”的使用进行了相应的规定,比如几品以上官职才能使用什么材质的“笏板”,不同品阶的官职使用的“笏板”应该是怎样的规格,等等等等。

如此一直到了清朝,“笏板”才不再出现在朝堂之上。

原因是满族人喜欢骑马,最开始的时候文武官员都是骑马上朝,连轿子都很少坐,如此双手既要拿鞭子又要牵缰绳,实在空不出手来拿“笏板”,于是就弃之不用了。

而以卫青当时到达的官职官阶。

放在后世最起码也是部长级的官员,甚至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亦不为过,使用名贵的玉质笏板自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所以这难道就是卫青使用过的笏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东京:超凡寄生》《岁岁平安》《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泰昌大明》《与仙子们的游戏》《神话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继兄不善谍战风云录:大宋大宋小农民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清末土司王我在异世界召唤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春枝缠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我在水浒做奸商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臭县令朕怀孕了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乱世种田日常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金玉满唐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最狂上门女婿谍海无名朕,剩者为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明末:边军不退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倒拔三国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明风流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HP)Forgive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