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楼【biqilou.org】第一时间更新《回档少年时》最新章节。
张云起只是觉得“文和友”这个品牌不错,可没想过现在就按照前世文和友的路径搞他旗下的张记餐饮。
时机完全不恰当。
文和友是在2011年发家的,创始人文宾在里津坡子街摆摊卖炸串,以犀利排骨单品走红,日均销售额破万,后面越搞越大,走市井文化复兴、场景化营销与资本运作的多元路线,在里津海信广场首店用废墟美学构建“城市记忆博物馆”,复刻了80年代筒子楼,设置游戏厅、理发店等仿真场景,从而满足新时代年轻人对怀旧消费的情感需求。
在张云起看来,文和友成功的核心要素就是极致场景体验+地域文化共鸣+社交媒体裂变构建的一种怀旧体验感,而这三点在当下的90年代的中国恰恰都不具备。
在这个年代,没有多少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愿意用真金白银为这种情怀买单。
因为眼下他们正处在情怀当中。
90年代中期的餐饮流行的是什么?
时尚洋餐,肯德基、麦当劳在白领小资还有学生群体当中大行其道;生猛海鲜,彰显土豪地位,一只5公斤阿拉斯加帝王蟹能卖到8888元;而在夜市烟火当中,主打的则是跨界混搭和价格亲民。
张云起今天在家里做的这顿口味小龙虾就足够亲民,海海满满一大搪瓷盆,红油飘香,色泽鲜艳。
小龙虾在浓郁的汤汁里,蜷缩成一个个透红的问号,一掰开,白生生的肉颤巍巍挂着汁,塞进嘴里,麻辣鲜香、虾肉q弹,完美复刻了夜市大排档的风味。
张小小和牛天天早顾不上烫,四只油爪子扒着搪瓷盆沿儿,辣得直吐舌头,还要往嘴里塞。
牛天天才四岁点大,长的白白嫩嫩很可爱,他吸溜吸溜嘬指头上的汤汁,连虾钳子缝里的肉丝都要用大门牙剔出来,只是一不小心一口咬到花椒,蹿起来满院子里边叫边跳脚,可把张妈心疼坏了。
牛奋吃着小龙虾肉,边灌啤酒边说:“味道确实好,这种麻辣口味的小龙虾也是第一次吃,记得以前那种水沟里抓的野生小龙虾也吃过,好多年前了,我刚和你姐在一起那会儿,搞的清蒸,好大一股子土腥味。”
“这种用火锅底料制作小龙虾,应该是云起想出来的点子吧?”张晓楠对这桩事情很上心,她自然知晓这个大丰农业荷花虾的前端运营项目,资金达千万以上级别,婆家老弟云起要交给她丈夫全权负责。
眼下张家各大产业发展的都十分好,只有他丈夫云峰负责的张记餐饮,一直是比较拖后腿的,始终处于稳定经营、也可以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要不是张云起强推的裕仙里观光夜市取得比较大成功,他们家到现在都还买不起别墅,换不起好车呢。
以前住一百来平米的房子的时候,她每次去秋兰的大豪宅,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尤其是怕秋兰喊她去哪里哪里逛街购物。倒不是说秋兰多爱显摆和炫耀,而是当两个人地位相近但消费层级有巨大差距的时候,心里落差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张晓楠当然知道这里面的根源还是她老公云峰在商业经营上缺乏战略眼光,胆略比较差,云起又对张记餐饮不怎么上心,她没有埋怨这个婆家老弟的意思,云起为她夫妻俩做的已经够多了。只是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生活在学校里一大堆女老师成天互相攀比的环境下,她也确实希望自己老公借着这个好机会能够再拼一把。作为张家老大,配得上张家眼下鼎盛的名头。
“外地也有吧,只是比较少而已。”张云起随口应了一句。其实90年代小龙虾的烹饪技术滞后,麻辣口味还没有从川渝火锅移植到小龙虾的烹饪上,这也是阻碍小龙虾进入小老百姓餐桌上的关键因素。
张秋兰手里剥着虾,手腕上的欧米茄闪闪发光:“云起,我最近也看了些小龙虾方面的资料,客观的说,眼下的小老百姓都觉得小龙虾是臭水沟害虫,‘重金属富集’的谣言满天飞,消费者普遍有抵触情绪,这是一个大问题。另外,现在这个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只有几个零散大排档供应,也缺乏全国性餐饮品牌推动。”
张晓楠听见这话,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不大好看,对旁边的张云峰使了下眼色。
张云峰好像啥也没看见,埋着头继续吃虾。
张云起喝了口啤酒,也没有做声。
就当下的市场环境而言,做小龙虾生意的问题当然有,而且很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比奇楼】地址:biqilou.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