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比奇楼】地址:biqilou.org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的一首重要方剂。详细列举了伤寒病中表邪未解、心下有水气时可能出现的多种症状,包括干呕、发热、咳嗽,以及可能伴随的口渴、腹泻、噎膈感、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息等,这些症状均是小青龙汤的适应症。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含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之邪,表不解意味着邪气尚未从体表发散出去,仍然稽留于体表;心下有水气,则是指体内有水饮内停,水饮之邪与外感风寒相互勾结,共同致病。
在这种病理状态下,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干呕是由于水饮之邪上犯胃脘,胃气上逆所致;发热是外感风寒之邪的常见症状;咳嗽则是水饮之邪犯肺,肺失宣降所致。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患者还可能出现口渴(水饮内停,津液不能上承)、腹泻(水饮下注肠道)、噎膈感(水饮阻滞气机,食道不畅)、小便不利和少腹满(水饮内停,膀胱气化不利)以及喘息(水饮之邪上犯肺脏,肺失宣降)等症状。
针对这些症状,小青龙汤能够发挥发汗解表、温化水饮的功效。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半夏和甘草组成。其中,麻黄和桂枝能够发汗解表,散除体表的风寒之邪;干姜和细辛能够温化水饮,祛除体内的水湿之邪;五味子能够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过度宣散;白芍能够柔肝缓急,调和药性;半夏能够燥湿化痰,止咳平喘;甘草则能够调和诸药,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小青龙汤的发汗力较强,且含有辛温燥烈的药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误用或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同时,对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也需要谨慎使用。
小青龙汤方
原文: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1.
麻黄(去节):麻黄能够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在这里,它主要用于发散体表的风寒之邪,同时宣肺平喘,帮助呼吸畅通。去节是为了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使其更加专注于宣肺平喘。
2.
芍药:芍药能够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在小青龙汤中,芍药与麻黄相配,一散一收,既能够发散风寒,又能够防止麻黄发汗过度而伤阴。
3.
细辛:细辛能够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它在这里主要用于温化肺中的寒饮,同时协助麻黄发散风寒。
一、药性概述
细辛,性味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这一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医临床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二、功效与作用
1.
散寒祛风:细辛辛温发散,能够驱散体内的风寒之邪,常用于治疗因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重回千禧当学霸》《权力巅峰》《回到过去做财阀》《龙只想水群,不爱待在洪荒》《在反派出生前(快穿)》《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泰昌大明》《男主的豪门后妈躺赢了》《秋燥》《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转载请注明来源:比奇楼biqilou.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